我国货币政策总结

我国货币政策总结
纸黄金网 > 金融新闻 > 国内动向

我国货币政策:概述、工具、实践、效果与未来展望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采用的管理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货币发行、调整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调整利率等。

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在实践中,中国人民银行针对金融宏观调控方式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在运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强化信贷结构对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的支撑作用;将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流动性比率等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更好地发挥了信贷计划配置金融资源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改进信贷总量调控方式,逐步强化运用利率杠杆调节资金供求和资源配置,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金资源中的作用。

三、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的同时,紧密地配合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取向,并根据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适时调整政策取向,在经济波动时避免了大起大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特别是2007年以来,针对部分地区和领域经济过热苗头明显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适时调整信贷结构,合理安排信贷投向;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优化存款准备金制度,增强金融机构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效力;完善再贷款制度,增强中央银行对冲风险的能力;健全再贴现制度,发挥好再贴现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作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这些措施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了金融稳定运行。

四、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目标主要是实现币值稳定。同时,在实现币值稳定目标的同时,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货币政策的总量和结构调节功能,促进经济增长。从中国实际来看,从1993—1998年,面对过热的经济主要运用了信贷规模控制等手段控制信用总量,1998—2002年面对通货紧缩主要运用了扩大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扩大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为了解决部分行业盲目扩张和投资过度膨胀的问题,在继续运用信贷规模控制的同时,又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以控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同时采取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从实际运行来看,货币政策及其工具的运用在控制物价、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保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来说:通过实行信贷规模控制和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等措施有效遏制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通过适时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以及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等措施,积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等措施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完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等。

五、未来货币政策展望

1.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根据国际收支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状况以及物价涨幅变化趋势,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和数量、价格工具功能配置,适当调节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和优化信贷结构。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2. 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在保持金融稳定中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加大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力度,继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进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科技创新、节能减排、中小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走出去”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和方法。

3.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工作。积极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强反洗钱工作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三农”的各项措施并做好与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和管理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并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完善金融我国货币政策:概述、工具、实践、效果分析与未来展望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经济目标而采用的管理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货币发行、调整贷款、推行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调整利率等。

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与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这些工具在调节货币供应量、引导信贷投向、管理金融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我国货币政策实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单一的贷款规模控制到以间接调控为主,再到逐步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我国货币政策逐渐成熟。近年来,我国央行在应对疫情冲击、稳定经济增长、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总体良好。通过控制货币发行、调整贷款等措施,我国成功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保持了物价稳定。同时,我国央行在引导信贷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时滞、局部性结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央行也在不断探索改进措施。

五、未来货币政策展望

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将继续以稳定物价为首要目标,同时兼顾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我国央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我国央行还将加强政策协调,推动金融改革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